2021

词义弱化、慕强文化与缝合怪

词义弱化是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以前我们称呼餐厅服务员只需要喊服务员,后来就得喊美女帅哥,再往后就得是仙女鲜肉了(好像哪里不对)。很多形容词会伴随滥用而贬值,这里最麻烦的是语言这东西天然就是存在社交属性的,你觉得某个表述挺好但因为词义弱化别人听着觉得你在骂人,而且比较级最高级用完了还得拼数量。打比方聊天时对方讲个笑话,你要是就回个“哈哈”那就成了不礼貌,你得回“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枕边书——鲁迅的抄袭

开学两周,一通忙乱,渐渐捋出新岗位的工作节奏。新岗位其实也不“新”,一开始到学堂我就是做这个的,现在又调回我,也是从最初做到最终,好事坏事,当事人总是难以分辨——只缘身在此山中。

闲读《论语》“学而时习之”

开学第一天,基本上一切顺利。这个学期调岗到自媒体,顺带上小学四、五年级的文言文、阅读和写作。文言文课讲《论语》,从《学而》篇开始,一课一句,慢慢讲。

一本可怕的病毒科普

新冠疫情,让理查德·普雷斯顿的《血疫:埃博拉的故事》(THE HOT ZONE)在中国大陆的销量不错。我的这本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译文纪实”系列之一,平装,二〇一六年三月一版,二〇二〇年二月的第十二印,十五万八千字,二百九十页,总印数十二万九千册。现在每年出版的书,百分之九十,或许还要更多,印量都达不到九千册。

闲读书,读闲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上学的时候,教室墙上挂着庄子的这句话。与之对应的另一面墙上挂着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以勉励大家好好学习,努力读书,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是庄子的那句话,老师没说出下半句,以至于我被这半句名言蒙蔽了很多年。下半句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闲翻《清稗类钞》:什么时候过年谁说了算

徐贲的《经典之外的阅读》《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对泛政治只有普通兴趣的我这三碗“硬菜”口服下来,实在是有一点“消化不良”,需要一点舒缓清淡的调剂一下才行。就像我家的年夜饭,回锅肉、夹沙肉和盐菜肉(梅菜扣肉)三大碗上桌,后面就有一盆肉圆粉丝白菜汤,菜多肉圆少,清淡不寡淡。

《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读书笔记三

早上六点起床,洗漱、早餐,读书。读完徐贲的《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最后两章。在书最末的三百二十七页“后记”半页空白处题跋:二〇二一年一月二十七日至二月五日,十天看完这本书。没什么大道理,都是些朴实的话,通常的道理。然而,越重要的越简单也就越不简单。今年读完徐贲的书?十几本如果读完,今年我的阅读就是“徐贲年”。

《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读书笔记二

徐贲的《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是我进入二〇二一年里读得最慢的书。没有之一。五天看了二百三十四页,还有一百页,在扉页上写:读至一半才发现,原来我也是不怎么(会)“讲理”的人。现在重新开始学说话,学讲理。

《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读书笔记一

徐贲的《阅读经典:美国大学的人文教育》读了一半,在“多抓鱼”二手书交易平台上六折买的《明亮的对话:公共说理十八讲》和《经典之外的阅读》两本送到了。

【淘书记】按图索骥

“那里书怎样?”回到家太座问我。“书很一般,毕竟是城中村里的路边旧书店,小小两间铺面,还住人。货源多是来自收破烂报纸纸壳的,看书、买书的也都是身在社会底层,想读书,但又没读过什么书的人

美国华人史

今天是马丁·路德·金纪念日,不过我想说的是一本书:张纯如女士的《美国华人史》,一方面是因为去年我写过美国华人的一些情况,但当时资料查的不多,后来一查发现这本书是绕不过去的就买来读了;另一方面是跟马丁·路德·金纪念日有关,也就是讨论下华人歧视问题,建议在美或打算旅居美国的华人都读一下这本书,很多内容写的是历史但其实一直存在。

2020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寻觅青羊区青龙街的历史

这几天翻看《成都城区街名通览》,再次看到青龙街,脑海中始终回荡着“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初识青龙街是因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团队社区访视,这里是我们辖区的一个普通街道。然而站在历史的角度回放,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南宁之行,追寻内心的宁静

Coco妈妈最近不舒服,今天在她们单位检查后去中医附院就诊。晚上接到附院医生电话,建议尽快去华西进一步诊疗。连忙挂了明天上午华西附二院妇科特需门诊,302元挂号费。虽然贵,万幸还挂到了。明天在华西附二院锦江院区,刚给领导请了半天年假,陪Coco妈妈去检查。必须一切平安!

《我和我的家乡》观后感,追忆似水年华

昨晚带家人去看《我和我的家乡》,早上起来,Coco妈妈说她昨晚失眠了,一夜都在想自己的父亲。去年国庆,她还在家乡照顾卧病在床的父亲,那时岳父还在肝癌晚期的病痛折磨中,10月17日岳父离世。似乎就在昨天,确乎时近一载。如此这般,人生如梦。《我和我的家乡》由五个故事组成,每一个篇章都是那么的让人捧腹大笑,但又是如此悠远的让你陷入回忆和深思。

来路即去路

夜深,静。桌子上面有一个书签,写着这样一句话:愿你,早日成为这样的人,痛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或许这个书签最能代表此刻的心绪。是为入世心做事,出世心做人,与自然情怀中随景游心。

走进春熙路,步入科甲巷,石达开殉难地

下午带着孩子一起去春熙路走了走,IFS成都国际金融中心的那只大熊猫依然在奋力的往上爬,始终没有爬到屋顶。在天空乌云的映衬下,颇有几分匪气。不过这不是今天的重点,重点是再去看看石达开被凌迟的地点,以及立在那里的纪念碑。

旧书店的文学论

我从在旧书店里当店员时起,就开始一本接一本地读日本和外国作家的作品。我决定按ABC的字母排列顺序,每位作家选一部作品,每天一边看店一边读。这是旧书店店员修炼的第一步。

捡漏

从书店回来,太座躺在沙发上休息,我烧水泡茶看到吧台上的金庸散文集《寻他千百度》,早上出门前从楼下书房带上来。问太座《乞力马扎罗的雪》看完了吗,“才看了几页,不太看的下去”,她说。

有容忍,才有自由

我常提醒自己,也对学生说过,一件事发生,它就是事情本身,只有当有了分别心,也就是立场不同,一件事才有了好与坏、善与恶。而分别心是这个世界上人人如影随形的。

读《贫穷的本质》记二

穷人所陷入的困境与我们其他人的困扰似乎是一样的——缺乏信息、信念不坚定、拖延。的确,我们并不贫穷,受过教育,见多识广,但我们与穷人的差别其实很小,因为我们的认知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少得多。

读《贫穷的本质》记一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认为,贫穷并不仅仅意味着缺钱,它会使人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

行不尽,一路青山

月初网课初开时,我和学生一起尝试完成的第一项“课题”,是用一句诗给此次疫情中援助我们的日方友人回信。

纽约十日谈

3月13日,我发了条朋友圈,通过比对韩国数据,未来一到两周纽约会出现高峰,考虑到潜伏期大都在2-7天,感染期高峰就是从当周周末开始的。后面这一周的数字堪称魔幻,纽约市从一天几十增到接近两千,坦白说,比我想的还要糟糕。不过如果你用谷歌趋势去看纽约最近90天或30天咳嗽与发热的情况,会发现现在已经平稳了且很明显出现了比每年流感季更高的搜索指数,传播力可见一斑。这里我白描下过去10天发生的一些事及我的感受。

三个月不买书

一场雷雨淅淅飒飒,从下午直到晚饭,每天例行的外出散步受阻。引《越缦堂日记》一则:“手注佳茗,异书在案,朱墨灿然,此间受用,正复不尽,何必名山吾庐邪?”在家一气看完《书蠹艳异录》,中国书局2009年10月1版1印,淘来的旧书,封面有破损。上周看完的《绕室旅行记》和今天的《书蠹艳异录》都是谢其章的书话。虽不是异书,但也受用一时。“书话,一直被学界看做闲花野草一路的货色”,但书话自有书话的路数,好看的书话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起于书跳出书,从书到人,能看出一个时代。

像我这样的人

三天前的读书笔记里提到朱利安·巴恩斯的《终结的感觉》,我书架上竟然有这本书。不记得有没有看过,应该有吧?!也或许没有。哪天翻一遍就知道有没有看过了。

2019

三十二

今年还是有些变化的,我把日常管理搬到了GitHub的项目里,每周六晚对当前周进行小结并对下一周进行规划,然后发现规划也就是意思意思,基本实际发生跟预想都会有很大出入,不过好处是不会突然陷入找不到事做的情况了。这个新习惯的形成可能是今年最大的

极圈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阶层固化、鄙视链定序、圈内刻奇成了舆论热点的源头,这一部分是商业社会价格歧视的结果,一部分是分工后专业化的信息壁垒,另一部分则是本质上人群价值观割裂后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与隔离。

美国工厂

《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想必很多人都看过了,影片开头提到了通用汽车公司工厂的关闭,那么通用汽车真的到了要关工厂的节骨眼上了吗?最近 vox 讨论了一下这个话题,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这里分析下。

暴露研究的范式

我博士阶段侧重污染物环境过程研究,在博后阶段逐渐过渡到暴露组学,研究思路其实有了明显变化,形象点说就是从一对一到多对一,一对多然后到多对多,这里总结一下,反正以后也会忘。

干鞋过河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黎巴嫩裔美国人,他提出了“黑天鹅”理论,是成功的投资人,教授与思想家。他旗帜鲜明反对行为经济学与转基因食品,是典型的共和党人。我非常欣赏他的一些怀疑论观点,但并不能完全认同,特别是最近读了他的新作《非对称风险》后,感觉他的刺猬性实在太强,观点里矫枉过正的成分非常高。在具体讨论他的观点前,先区别下观点与原理。

全球变暖与养生朋克

虽然关于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人为还是自然存在争议,但气候正在变化的事实基本是无法忽略的。人作为个体的智慧总是很容易淹没在整体的混沌之中,过分高估眼下的事又低估长期的趋势,毕竟你能看到眼前的危险但若干年后的麻烦总是个概率。最近看到了一个讨论全球变暖影响的视角觉得很有意思,如果是真的那么在我这一代人老去的时候就能看到结果。

将军传

将军是我同乡,大学里一个学院能遇到同乡在山大并不奇怪,特别又都是山东的。但环境学院是个很小的学院,连军训都要跟历史文化学院合并才能组成一个连队,小院又是同乡,每到假期做社会实践时就不可避免要跟将军同组。加上宿舍斜对门,将军的光荣历史我至今都历历在目。

钓愚问题

最近读了《钓愚》,这本书的两个作者都拿过诺奖,但如果你去看豆瓣评论会发现得分并不高,一堆人说陈词滥调。如果我没上过作者之一罗伯特·希勒的公开课,大概也会是如此评价,希勒教授的思考比较深,但存在跳跃度,很多地方没讲清楚就转下一个话题了。了解了这个套路再读就会好很多,阅读期间需要不断反刍才能体会他的想法,你可以说这是作者没写好,但同时不要忘了,不是所有的概念知识都可以浓缩后当快餐接受的,有些书伴随阅历增加是能读出不同东西的。我个人非常钦佩作者的实践精神,希勒教授为了搞清楚广告宣传真伪,可是实打实地吃了高级猫粮。

望而生畏的事

夫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世界各著名大学之课程表,未有千篇一律者;即同一课程,各大学所授之内容亦未有一成不变者。唯其如此,所以能推陈出新,而学术乃可日臻进步也。

商人的把戏

个人经济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但俗语却有“买的不如卖的精”的说法,这说明作为商人是有把握克服这种复杂性的。就个人经验而言,在超市、街边与商场里我可以发现各类商人的把戏,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思考这些问题挺有意思的。

如何欣赏相声

去年因为公式相声的新闻跑去看了几集《相声有新人》,看下来的感觉就是相声不会有什么新人了,好的段子层出不穷,但符合票友定义的那种可能就要消亡了。事物的产生与消亡是一直都在发生的,我一直有个错觉,那就是我出生时就存在的东西应该是存在并合理了很久了。但真实的情况是圣诞老人的红色大衣形象是可口可乐公司做广告营销出来的、雅利安人其实是纳粹宣传出的种族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辣椒传入中国形成菜系怎么也不可能早于地理大发现、而相声的历史跟鸦片战争到今天的时间跨度基本吻合…

一城之国

大三做产业实习,带队的李教授找了辆大巴把我们拖到了济宁,溜达一圈后找了个会议室进行分组讨论,主题是济宁的发展。当时有个小组认为,济宁这样的地方资源少,农业衰退,应该重点发展服务业,成为山东的金融中心。李教授眯缝着眼睛笑而不语,不置可否,我却是那时突然意识到城市的发展可能会是个大问题。

2013

闲话科学哲学

做科研一般都不讨论哲学,太多形而上的东西,说也说不清道也道不明,但懂一点科学哲学还是很有必要的,闲言碎语说不明白,就当是聊天了。

从因子分析到垃圾邮件

想不到真的拖了1年才续写这个系列,因子分析的要义其实就是挖掘背后的信息。例如我给你些综合性经济指标,让你把其中出口的跟内需的部分挖出来你该如何去做?指标都是综合性的,不会说你想抽出一部分就可以。在主成分分析中,其实想得到的是综合性指标去降维而因子分析是想挖掘现有数据中的一部分

最小一乘法的解为什么是中位数

之前写过一篇最小二乘法,为神马不是差的绝对值,当时讨论时对最小一乘的基本思想不太了解,只知道不好寻优。后来想想,数值分析里没有解析解的方程多如牛毛也能用一些方法逼近最优值,想来求解也不困难,本来这一页也就翻过去了。However,最近在统计之都上看到了一篇介绍统计学思想的文章,顿时感觉醍醐灌顶,对回归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

八卦一下“致癌”

现代人谈癌色变,仿佛什么东西沾上癌就变得不吉利,其实都是自己吓自己。癌细胞其实没有那么可怕,而致癌过程也并非想象的沾上致癌物就得癌症。这里用一个经典的启动-促进-发展模型(Initiation,promotion,progression theory)来八卦一下致癌过程(特别是环境污染物),该模型大致将致癌过程分了三个阶段:

2012

你需要多大的优盘

一个人的数据能有多少?想当年微软曾宣称个人电脑512KB的内存已经足够大了,硬盘几个G就是图书馆级别的信息量。但今天再看,一个手机的数据量就远超当年的工作站了。而反观我们个人,掌握的数据量似乎变化并不大。

相似相溶why?

相似相溶问题是界面问题,简单说溶解与否都是发生在两相界面的事,在形象一点,可以想象为油水不互溶现象。

最小二乘法为神马不是差的绝对值

最近搞了点机器学习的东西,因为0基础所以老老实实上了斯坦福的公开课,这期间解决了我一直想不清楚的一个问题:最小二乘法的统计学解释。

从高维诅咒到因子分析

调用无尽的参数来描述一个物体是有必要的吗?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待这个问题:我有一个苹果,我有必要为了说明它是个苹果而去学习植物学甚至是遗传组学来断定这货是个苹果吗?

从密码强度到高维诅咒

很多网站在设置密码时会提醒你使用大小写与特殊字符以提高密码强度,这样做对吗?对了一半。

《逻辑的引擎》读书笔记

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背诵1945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ENIAC开始的,当然这不算是计算机的开端,在某种意义上其发布时也并非作为逻辑学的应用进步而更多的是电子管的应用奇迹,当然这一切在冯·诺依曼存储器的设计下走向了离我们更近的计算机逻辑构架。那么,计算机(或者借用图灵的说法为通用机)的根源在哪里呢?

《西方伪科学种种》读书笔记

《西方伪科学种种》是一本有时效性的书(至少Martin Gardner在写的时候应该是这么想的),其针对的是出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美国社会中种种伪科学理论。有意思的是,事隔60多年后在某片充满奇迹的土地上它依然保持一定的时效性。是历史在重演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青春是什么

当我们在青年时代,总有很多躁动与好奇,总想去做一些似乎看上去冒险的,不符合常理的事情;这种对世界的大胆探索和感知的尝试,却总遭受一些不论是善意还是恶意的批评或质疑。这些批评,甚至是攻击,不会因为你一场痛快的还击而停止,更不值得你把人生浪费在这些无休止的攻守之上;不要去理睬,无视即是最大的藐视。

《推理的迷宫》读书笔记

就像素数是数学的基础一样,哲学的基础是悖论。但为了给悖论找个基础,作者事实上是通过缸中之脑这个神器来展开论述的。的确,存在与否是更本质也是更无法回答的问题,这类问题的存在导致了我们事实上不会找到所有问题的答案,更进一步的话,连所有的问题都不见得找全。

《量子物理史话》读书笔记

实话说,仅从科普角度是很出色的,但如作者言这里面的一些抽象可能并不严谨,所以我的笔记也不能说把握了多少核心什么的,但结合之前的一些阅读与课程学习我想尽量将教材中缺失的那一部分通过这本书的一些论点来讨论,算是对这部分知识的小结。

《全球通史》读书笔记

《全球通史》的作者是斯塔夫里阿诺斯,选这本书来做笔记目前还没有特别的原因(毕竟还没开始看),或许读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因为不感兴趣而放弃掉,但这不重要,我愿意将自己的观点与作者观点进行对比来达到一种反省的目的,而获得这种反省是我对历史类图书的唯一要求。

2003

三大门户疯狂赢利的意义和思考

这是三大门户第一次同时宣布大规模赢利,因此,这是一个标志性的时刻。标志着互联网在中国正式跻身于成熟的商业模式:高成长,高赢利。

怒老与愤青

印象中张远山曾经从古至今对中国的旧文化做过彻底的批判。这种批判透露 出来的怒气跃然纸上。所以,对比于张先生讥讽的愤青,我们完全可以尊其为怒 老。

感谢微软

这是写于“博客中国”开通之处的文章,重新发出来,使大家对事实有所了解。对自己而言,有些根本性的东西是不能忘却的。也正是有着这样的记忆和经历,我绝对要以最大的力量保证“博客中国”的独立和自由。

2002

微软为什么

你可以喜欢,可以反感,也可以厌恶,但是你绝不可以低估微软的能力和影响力。这一次,就像99年盖茨访问深圳时所掀起的“维纳斯计划”一样,鲍尔默在中国又掀起了新的旋风,成为媒体界、政府部门和社会大众眼中的一件盛事。参与者共同分享的欢乐,媒体们众口一词的赞美

向微软投降

人们都说,IT历史是一部技术创新史,是一部竞争史。但是我看透了IT历史,里面却只写着两个字:投降!你用另一只眼睛、另一个脑子,就会恍然大悟:软件业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向微软投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