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今年还是有些变化的,我把日常管理搬到了GitHub的项目里,每周六晚对当前周进行小结并对下一周进行规划,然后发现规划也就是意思意思,基本实际发生跟预想都会有很大出入,不过好处是不会突然陷入找不到事做的情况了。这个新习惯的形成可能是今年最大的

极圈化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阶层固化、鄙视链定序、圈内刻奇成了舆论热点的源头,这一部分是商业社会价格歧视的结果,一部分是分工后专业化的信息壁垒,另一部分则是本质上人群价值观割裂后产生的信息不对称与隔离。

美国工厂

《美国工厂》这部纪录片想必很多人都看过了,影片开头提到了通用汽车公司工厂的关闭,那么通用汽车真的到了要关工厂的节骨眼上了吗?最近 vox 讨论了一下这个话题,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这里分析下。

暴露研究的范式

我博士阶段侧重污染物环境过程研究,在博后阶段逐渐过渡到暴露组学,研究思路其实有了明显变化,形象点说就是从一对一到多对一,一对多然后到多对多,这里总结一下,反正以后也会忘。

干鞋过河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黎巴嫩裔美国人,他提出了“黑天鹅”理论,是成功的投资人,教授与思想家。他旗帜鲜明反对行为经济学与转基因食品,是典型的共和党人。我非常欣赏他的一些怀疑论观点,但并不能完全认同,特别是最近读了他的新作《非对称风险》后,感觉他的刺猬性实在太强,观点里矫枉过正的成分非常高。在具体讨论他的观点前,先区别下观点与原理。

全球变暖与养生朋克

虽然关于气候变化的原因是人为还是自然存在争议,但气候正在变化的事实基本是无法忽略的。人作为个体的智慧总是很容易淹没在整体的混沌之中,过分高估眼下的事又低估长期的趋势,毕竟你能看到眼前的危险但若干年后的麻烦总是个概率。最近看到了一个讨论全球变暖影响的视角觉得很有意思,如果是真的那么在我这一代人老去的时候就能看到结果。

将军传

将军是我同乡,大学里一个学院能遇到同乡在山大并不奇怪,特别又都是山东的。但环境学院是个很小的学院,连军训都要跟历史文化学院合并才能组成一个连队,小院又是同乡,每到假期做社会实践时就不可避免要跟将军同组。加上宿舍斜对门,将军的光荣历史我至今都历历在目。

钓愚问题

最近读了《钓愚》,这本书的两个作者都拿过诺奖,但如果你去看豆瓣评论会发现得分并不高,一堆人说陈词滥调。如果我没上过作者之一罗伯特·希勒的公开课,大概也会是如此评价,希勒教授的思考比较深,但存在跳跃度,很多地方没讲清楚就转下一个话题了。了解了这个套路再读就会好很多,阅读期间需要不断反刍才能体会他的想法,你可以说这是作者没写好,但同时不要忘了,不是所有的概念知识都可以浓缩后当快餐接受的,有些书伴随阅历增加是能读出不同东西的。我个人非常钦佩作者的实践精神,希勒教授为了搞清楚广告宣传真伪,可是实打实地吃了高级猫粮。

望而生畏的事

夫大学为最高学府,包罗万象,要当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岂可刻板文章,勒令从同。世界各著名大学之课程表,未有千篇一律者;即同一课程,各大学所授之内容亦未有一成不变者。唯其如此,所以能推陈出新,而学术乃可日臻进步也。

商人的把戏

个人经济行为是非常复杂的,但俗语却有“买的不如卖的精”的说法,这说明作为商人是有把握克服这种复杂性的。就个人经验而言,在超市、街边与商场里我可以发现各类商人的把戏,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思考这些问题挺有意思的。

如何欣赏相声

去年因为公式相声的新闻跑去看了几集《相声有新人》,看下来的感觉就是相声不会有什么新人了,好的段子层出不穷,但符合票友定义的那种可能就要消亡了。事物的产生与消亡是一直都在发生的,我一直有个错觉,那就是我出生时就存在的东西应该是存在并合理了很久了。但真实的情况是圣诞老人的红色大衣形象是可口可乐公司做广告营销出来的、雅利安人其实是纳粹宣传出的种族在历史上并不存在、辣椒传入中国形成菜系怎么也不可能早于地理大发现、而相声的历史跟鸦片战争到今天的时间跨度基本吻合…

一城之国

大三做产业实习,带队的李教授找了辆大巴把我们拖到了济宁,溜达一圈后找了个会议室进行分组讨论,主题是济宁的发展。当时有个小组认为,济宁这样的地方资源少,农业衰退,应该重点发展服务业,成为山东的金融中心。李教授眯缝着眼睛笑而不语,不置可否,我却是那时突然意识到城市的发展可能会是个大问题。